越南已有新型T
越南武器造不了,军工基础水平还相当薄弱,要想鸟枪全部换成炮,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近年以来随着经济向好,买了一点先进的玩意,如64辆俄制T-90S坦克,这么一点数量自然与其装甲现代化进程还相当有距离,因此过气的装备不能淘汰,就是正常之事。
网友仔细一扒拉,我的天,居然还有一款苏联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坦克歼击车,ASU-85,真正是掉牙的装备。
说到坦克歼击车的概念,起源于1916年,世上有了坦克,便有了以歼击坦克为目的的歼击车,说白了就是一门主炮当家。
德国用得好,影响大,苏联经过两代发展,才有了ASU-85。使用坦克底盘,以提高地形通过能力,看着像坦克,其实概念完全不一样,所以身体轻,像ASU-85只有15吨,可以空投而下,正适合越南地形。一门85毫米炮,说起来也是莫大的威力,只是时过境迁,打坦克已完全不可能,打碉堡总可以,这是越南的想法。本来已封存不用,现在启封了一个营的装备,加装了一挺机枪,以增加火力。要想与时俱进,真要使用歼击车,也不是这个水平。
俄罗斯在T72的基础上,打造了一款BMPT“终结者-3”,以反坦克导弹为主,主要用于城市支援坦克作战。
2018年民营公司高德红外在珠海航展展出一款坦克,在59式老坦克的基础上,经过现代化的改造,加装了不少新玩意,反坦克导弹,无人炮塔,防空导弹,还配备了一架无人机呢,性能可以说非常先进。如果越南要的话,用不着这么费劲,魂舞大漠想,一定不会被拒绝。
德军的虎式坦克与猎虎歼击车有何区别
这个问题我来谈谈!虎式坦克和猎虎重型坦克歼击车是二战时期德国陆军“元首动物园”里最凶狠和最出名的两头猛兽,虽然两者都属于“虎”字辈,不过彼此的血缘关系并不深厚,无论在结构性能上,还是在作战定位上都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装甲战斗车辆。虎式是一种纯粹的攻防兼备的重型坦克,而猎虎则是一款搭载重型反坦克炮,主要执行反装甲和火力支援任务的重型坦克歼击车,两者最明显的区别就是,虎式是有旋转炮塔的,而猎虎没有炮塔,火炮安装在与车体融为一体的封闭式战斗室内。
虎式坦克的赫赫威名对于军迷而言早已如雷贯耳了,笔者也就不再赘述。不过,看有的答主称虎式坦克是为了应对东线战场上的KV-1危机而开发的,这其实不算特别准确。其实,虎式坦克的起源是1937年初提出的“突破战车”概念,德国陆军希望设计一款30吨级,正面装甲厚度50毫米,搭载75毫米火炮的重型坦克,用于突破敌军的防御阵地。基于这种概念波舍尔、亨舍尔等军工巨头陆续推出了VK3001、VK3601等试验车型,并根据西欧战役中与英法重型坦克交战的经验不断加以改进。不过,真正促使虎式诞生的决定性因素确实是东线战场上苏联新型坦克的威胁,迫使德国工程师们为设计中的重型坦克配置更厚重的装甲和更强力的火炮,推出了VK4501系列,最终亨舍尔公司的原型车VK4501(H)胜出,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虎式坦克,56吨的战斗全重,最厚达120毫米的装甲防护,配合一门脱胎于Flak 36型88毫米高射炮的KwK 36型88毫米坦克炮,使得虎式坦克在诞生之初就成为当时最强大的装甲战斗车辆,在东线、北非及西线战场上缔造了无敌的神话。当然,跟所有的神话主角一样,虎式最终也走下了神坛,但它留给世界的心理震撼永远不会消散。
猎虎重型坦克歼击车的诞生则是源于一门炮,更确切的说,这款战斗怪兽是以搭载德军在战争后期研发的128毫米PaK 44重型反坦克炮为中心设计的。为应对苏联“斯大林”系列重型坦克的威胁,德军在战争中后期一直努力开发更大口径的反坦克炮,在研发了Pak 43型88毫米反坦克炮后,克虏伯公司又推出了更强力的Pak 44型128毫米反坦克炮,其威力堪称二战反坦克炮之最,可在1000米距离上击穿200毫米30度倾斜装甲,理论上可以在有效交战距离上击穿绝大数苏美坦克的正面装甲,但是这款反坦克炮有一个致命弱点,就是过于沉重,战斗全重高达10吨,牵引状态下更达14吨,非常不利于机动,因此德军放弃了牵引型Pak 44的制造,转而研发其车载型,最终将Pak 44与虎王重型坦克的底盘结合起来,开发出猎虎重型坦克歼击车,其战斗全重高达71吨,是二战时期最重型的装甲战斗车辆,一门128毫米反坦克炮容纳于硕大的方形封闭战斗室内,其正面防盾厚度达250毫米,理论上任何盟军和苏联坦克都难以与之正面对抗。不过,和所有重型战车和无炮塔战车一样,猎虎也存在机动性低劣、反应迟缓、自卫能力薄弱的缺陷,加上出现太晚,没有在战场上发挥出什么作用。
被有些人评为二战中最好的“猎豹”坦克歼击车,为何在战后销声匿迹
先来解释一句坦克歼击车的概念,再说“猎豹”消亡不迟。自从战场上出现坦克,怎么对付它是一大难题,步兵手中的火器,一时一筹莫展。法国打造出反坦克炮,身管长膛压大,借助实心弹动量大击穿能力强的特点,成为一时之选。到了二战,坦克装甲厚度增加到120毫米以后,反坦克炮口径也跟着增加,种类开始变得丰富,如乌芯、钝头和空心装药的穿甲弹被发明出来,打坦克的威力大为增加。所谓世上有矛即有盾,反坦克炮应运而生,正是专门对付坦克的,使用坦克底盘的反坦克炮,即称为坦克歼击车,仅从名字即可以看出,称呼还是蛮形象。德国“猎豹”就是一种威力不俗的坦克歼击车。
“猎豹”登场
二战后期,苏联的坦克有了质的提高,基本可与德式坦克抗衡。经济实力碍不能支的德国,于1944年开始装备“猎豹”,使用的是“黑豹”中型坦克的车体,装甲厚,赋予了自己较高的防护力,速度快,机动力高对方拿它大多没有办法,车体低矮利于隐蔽,上阵即充满威风,是有坦克杀力之称。装一门Pak43L/71式88mm火炮,火力可以虎王媲肩,2000米内可以打穿除IS-2之外的所有坦克,所以威风一时,尤其诺曼底,曾创造了2分钟击毁盟军11辆坦克的战绩。
毕竟强弩之末
“猎豹”的消亡,主要跟二战以后单兵反坦克导弹的大量普及有关。当年威风只能作用于局部战役,不只数量少而又少,本身也有较大的设计不足,没有炮塔的火炮,要转动车体才能改变射击方向。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20世纪80年代,坦克歼击车再次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各种坦克底盘,轮式装甲车辆形成的反坦克炮,令人眼花缭乱。作战需求正是最大的需要,除了空中直升机打坦克,地面坦克歼击车照样可以威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