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果与于丹的鸡汤有什么异同
能把陈果与于丹混为一谈,如同把珍珠与塑料珠子一起比较。
都是说话,话与话是不一样的。
于丹,好不好,能鉴别假借传统文化忽悠的人都能多少有数。
[呲牙]能这么庸俗的说陈果,说明什么?说明不知道陈果是教什么课的老师。思想品德修养,简称思修。大学入学后必修课程。
思修课,是教育从中学生,到大学逐渐成为社会的人的思想过渡期的课程。教会学生不局限一元假模假式了,而是面对多元的世界,你要怎么看待的问题了。建立一个健康发展的三观,及良性引导情绪控制。
孩子要长大,四方面教育有机结合是关键:一方面是家庭教育,一方面是自我教育,一方面是学校教育,一方面是社会教育。
三观教育,遇到好老师,终生受益。听过陈果的讲课视频,是有底蕴的好老师。
ps:同样是老师,都是讲课教书育人,
曾经有朋友问我:于丹的好处在哪里?我答:于丹的好处在于让社会上很多以前没有读过《论语》的人开始知道《论语》,于丹对人们很多年远离传统文化之后做的是启蒙教育。
但是,话说回来了,对于幼时就读传统,年近半百的人来说,于丹讲的《论语》达不到我们已读人的心理高度。可配,但非雅品。
就像什么呢?拿我们熟悉的医学举例吧,回答一个实际问题,如果用貌似很“专业”的术语及成套复制粘贴专业书籍上内容,那其实是对知识的不解及肤浅。
解释说明实际问题,我会用最通俗的语言,除非实在是不能用生活语言替代的才用术语,让哪怕没上过小学的几十岁的老太太都能听懂的话说出来。
用通俗语言、自己语言去表达、解决问题,才是真正的专业。
文邹邹,文言文,引经据典,摘抄原文,看着很高,那不是现在人的人话,把过去人的“鬼话”翻译成现代人的人话,是需要结实的专业知识的。
再看陈果,
人到一定年龄,即便是没有接受过很多学校教育,也是在人生旅途走了一程的。
我曾经和学生说,不用小瞧上学少的,工作5年,就相当于一个博士学位。
这是什么?是人生阅历和经验总结。
陈果给大学生讲的这些,经得起细琢磨,你一听,甚至可能就是你几十年的人生体验,思想与行为之间,你思想的高度高了,即便人在红尘,心也是澄明清澈的。即便是居田园,也是“悠然见南山”。社会再怎么呕哑躁杂,不耽误我们有自己坚定的内心。
学生是社会将来的发展中坚力量,没有正的三观,没有脊梁,怎么肩负中流砥柱责任。
如果说那些是鸡汤,可能是因为性格被扭曲的从戾气眼镜往外看了,也可能是还没有建立自己的人生感悟,或许还有其他。